馬賽克歷史 – 龐貝是古羅馬時代的繁榮商業城市,一夜之間被火山爆發而淹沒了長埋地底。在龐貝城裡,即使是行人路,也是以簡單的石子和大理石圖案鋪排而成。
馬賽克也是常見的教堂裝飾,歐洲的教堂就有很多和宗教有關的馬賽克作品,不論是義大利托色羅城(Tocello)教堂中駭人的蟲噬頭像,或威尼斯聖馬克大教堂裡,諾亞在方舟內鼓舞小鳥的溫馨畫面,這些作品都具故事內容與藝術美感雙方面的研究價值。
到了十九世紀,歐洲國家在取得土地,並滿足帝國野心後,也開始從古希臘、羅馬的藝術、建築方面找靈感,馬賽克風潮又隨之而起。所以在很多英國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都會找到馬賽克。
後來意大利人把馬賽克大致分成三類 : 羅馬式馬賽克(Roman mosaic)-以大理石和石子製作、威尼斯式馬賽克(Venetian mosaic)-使用琺瑯和瓷釉玻璃的精緻壁畫、拜占庭式馬賽克(Byzantine mosaic)-以半寶石和特殊材料結合而成,比較金碧輝煌。
直到現在,馬賽克依然被廣泛應用,不論在歐洲或是世界各地,通常以戶外建築較常見,例如 : 泳池、公園、地板、建築物牆壁等。而在歐洲等的西方國家除了建築外,一般人都喜歡在家居庭園親自DIY庭園裝飾。而日本、台灣以至香港,可以因民族文化或居住環境所限,一般馬賽克DIY都以較小巧精緻的家居擺設較為流行。
「馬賽克」是由英文mosaic一詞音譯過來的。Mosaic可以泛指由小色塊併合而成的圖案或圖畫。
馬賽克藝術源遠流長,在伊拉克南部的Uruk遺址,便發現了公元前5000年,由椎形陶塊砌成的馬賽克。
希臘人把馬賽克藝術昇華,用玻璃塊、石子、大理石塊砌成更細緻的圖案或畫作。 由於馬賽克不易變色或損壞,數千年前馬賽克畫作中所表達的故事,便成為歷史、文化的憑證。
其後馬賽克藝術傳至意大利,在羅馬、龐貝盛行。
現代的馬賽克藝術家,作風各有各特色,題材越來越廣泛,各種物件 (例如,珠子、貝殼、金屬品…)也會放在馬賽克作品中,作為圖案的一部份,作品亦不限於平面。
結果是數千年前用於建築的技巧,演變成一種十分有質感、重量的生活創作媒體。於是,這世界不單有馬賽克磁磚牆、水池、馬賽克圖案路面,亦有馬賽克鐘、鏡、燈、盒子… …令這種藝術更生活化。
關於馬賽克更長盡的資料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osaic